文章
DCMM 制度体系与权责框架
一、基础制度体系(7大核心制度)
制度名称 | 核心条款 | 责任主体 |
---|---|---|
《数据管理办法》 | 1. 数据资产定义与范围(结构化/非结构化) 2. 数据管理原则(“一数一源、一源多用”) 3. 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规范 | 数据治理委员会(决策层) |
《数据标准管理制度》 | 1. 业务术语标准(如“客户”统一定义) 2. 主数据编码规则(如物料编码12位定长) 3. 参考数据值域标准(如国家行政区划代码) | 数据管理办公室(执行层) |
《数据质量管理规范》 | 1. 6大质量维度定义(完整性/准确性/时效性/一致性/唯一性/有效性) 2. 质量检核规则(如身份证号校验算法) 3. 质量问题分级处理流程(P0-P3级响应时效) | 领域数据Owner(操作层) |
《数据安全管理办法》 | 1. 数据分级标准(公开/内部/敏感/机密四级) 2. 加密与脱敏规则(如手机号显示前3后4位) 3. 权限审批流程(RBAC模型+最小权限原则) | 信息安全部+数据管理办公室 |
《元数据管理规程》 | 1. 元模型定义(业务元数据/技术元数据/管理元数据) 2. 血缘追溯机制(ETL任务自动捕获血缘) 3. 变更审批流程(业务术语修改需委员会审批) | 数据架构师团队 |
《数据生存周期管理细则》 | 1. 数据存储时效规则(交易数据存5年) 2. 归档策略(冷热数据分层存储) 3. 销毁审批流程(经法务与业务部门双签) | IT运维部+领域数据Owner |
《数据应用开发规范》 | 1. 指标开发标准(原子指标/派生指标/复合指标) 2. API接口规范(RESTful+JSON格式) 3. 数据服务SLA(99.9%可用性) | 数据开发团队+业务部门 |
二、权责体系(4层角色矩阵)
角色 | 核心职责 | 问责机制 |
---|---|---|
数据治理委员会 | 1. 审批数据战略与投资预算 2. 仲裁跨部门数据争议 3. 签发重大制度文件 | 向CEO汇报,未达成目标扣减年度绩效20% |
首席数据官(CDO) | 1. 统筹DCMM认证落地 2. 监督数据KPI达成(如数据质量达标率) 3. 协调业务与技术资源 | 对数据资产价值增长率负责,未达标影响晋升 |
数据管理办公室(DMO) | 1. 制定年度治理计划 2. 组织数据标准评审会 3. 执行合规审计(每季度) | 质量规则覆盖率<95%则团队奖金扣减 |
领域数据Owner | 1. 定义本领域数据标准(如销售部定义“客户”属性) 2. 监控数据质量(日检核报告) 3. 执行问题整改 | 数据质量评分挂钩个人绩效(权重≥15%) |
数据管理员 | 1. 元数据注册与维护 2. 执行数据清洗任务 3. 安全策略配置 | 操作错误导致数据泄露则解除劳动合同 |
业务部门用户 | 1. 按标准录入数据(如完整填写客户信息) 2. 报告数据异常 3. 参与数据认责 | 数据录入错误率>5%则暂停系统权限 |
三、配套执行文件(3类关键文档)
- 《数据权责清单》
- 明确每类数据的责任方(示例):
- 客户主数据:市场部Owner(定义标准)+ IT部(技术维护)+ 销售部(质量审核)
- 财务指标数据:财务部Owner(逻辑定义)+ 数据中心(开发部署)
- 明确每类数据的责任方(示例):
- 《数据问题管理流程》
- 问题分级:
- P0级(系统宕机):2小时内响应
- P1级(关键指标错误):4小时定位原因
- P2级(普通质量缺陷):3天内修复
- 闭环机制:问题跟踪系统(JIRA)→ 根因分析 → 整改验收
- 问题分级:
- 《数据治理考核办法》
- 部门考核指标:
- 数据质量达标率(≥98%)
- 标准覆盖率(核心数据100%)
- 安全事件数(0重大事件)
- 个人绩效挂钩:
- 数据Owner:质量分数占绩效考核20%
- IT运维:元数据维护及时率占15%
- 部门考核指标:
四、企业实践要点(以宝武集团为例)
- 制度特色:
- 在《数据安全管理办法》中增加 “工业数据特别条款”(炼钢工艺数据禁止出境)
- 《数据质量规范》设定 “三不放过”原则(原因未查清/措施未落实/责任人未处理不关闭问题)
- 权责落地工具:
- 开发 “数据责任矩阵”系统,自动推送任务并预警超时(如标准评审超期则通知CDO)
避坑指南:
避免“纸面制度”:所有制度需嵌入OA/ERP系统流程(如采购申请未填物料编码则自动驳回)
权责动态调整:每半年修订《数据权责清单》(参考业务变更或DCMM复审结果)
此清单可直接用于企业制度汇编,覆盖DCMM认证要求的全部管理要素。